线路改造进行时
秋风吹过,掀起一层层稻浪。现场工作人员王小升,拿着几块安全警示牌立在路口,15名身穿亮红色工作服,头戴蓝色安全帽的电力工人,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只见王小升带上脚扣系上保险带和安全绳。“老张,临时电线拉紧了没有?”王小升这边喊过去,那头老张就传来了回应:“放心吧,上!”听了老搭档的话,王小升再一次检查了临时拉线,“噌噌噌”几下,便攀爬至电线杆顶部,熟练地安装设备。
一个半个小时后,王小升从电线杆上缓缓爬下,新的农排线路接好了!这让做了20多年电力工人的王小升很是欣慰:“你看这些刚架好的电线杆,可不像以前的旧电线杆,看着这些,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顺着王小升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低矮细小的旧电线杆上挂设着陈旧的线路,安全性能极差,已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和需求。而现在新架的10米新电线杆高大粗壮,搭配高规格的绝缘导线,不仅提高了用电承载力,安全性也得到保障。如此喜人的变化,得益于长兴县供电公司自去年开始的农村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工程,该项工程已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力争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这一惠民工程。
服务三农解难题
如果说旧电线杆的粗细不足、高度不够是明显缺点,那么其设置位置就是另一大弊病。
正当王小升打开话匣子的时候,一旁的农户王金和凑了上来,说起了他的心声:“你看这些老的电线杆,以前都零零散散在田里,这一根那一根,往年手工割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后来变机械化操作,总挡着,碍事,现在电线杆都移到了路边,一排整齐又结实,安全、方便多了。”
不仅如此,在王金和的记忆中,农排线路改造之前,农业用电都是归村里管,由于村里没有专业的电工,遇到农忙时节,电力负荷过大,农业用电就无法保障。“听说改造之后,即安全又可靠,我们能用上安心电了!”王金和的言语间很是满意。
王金和的喜悦,在长兴县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这里得到回应。该负责人坦言,农排线路改造之后,农户的用电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改造之后,农村农用电力线路将纳入配网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电力?乡村’共建站,有效防范私拉乱接、随意挂钩等违规用电现象,破解农排线路故障报修等问题,实现‘零距离’服务。”对于改造后的良好局面,他满心期待。
粮作水产受益多
在庄稼汉王金和看来,谁来管电并不打紧,打紧的是何时能够真正实现农民“放心用电”的愿望。“我除了种些水稻,还承包了一片鱼塘,养殖鱼和虾,也得换换水。”王金和的话说得很实在,“一年下来,怎么着也得换上几次水,特别是夏天。用水泵打水吧,以前吧,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电压不够就跳闸,总得在旁边看着,怪累的!”
诚然,环顾长兴15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其中8万亩的水面每年需要更换6~7次水。也就是说,水产养殖的用电量相当庞大。与此同时,长兴有38万亩水稻,每亩水稻每年需要灌溉20次左右的农田水,这无疑又加剧了农村农排线路的负荷量。“如今,我们长兴每年的农业用电量近3000万度,如果农排线路不改造,那么每年的秋收、冬种、春耕等时节,特别是汛期,部分农村农业用电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这次改造,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同时,也为了农民能‘放心用电’。” 长兴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整个农排线路改造工程已经超过总任务量的50%,争取2015年年上半年完成。
夕阳西下,王小升和他的老伙计们依然奋斗在田间地头。晚霞的余晖倾泻下来,这一群红衣“蜘蛛人”,攀爬在间距40米宽、高10米的电线杆头,继续认真地做好农业用电的“护航人”。(叶菊琪 黄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