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湖州市电力行业协会!

协会信息

协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要闻
电能涌动 演绎“点绿成金”
时间:2022-09-13 15:46   来源:浙电e家   作者:

青山苍翠,绿水仙踪。太湖南岸的湖州,每一帧山水都生机勃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发源、发展、丰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今年,湖州提出“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全新目标,以“绿色低碳共富”为战略抓手,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的先进生产力,这是湖州对“两山”理念深化认识的全新表达。

在这个大场景中,串联着千家万户和万物生长的电能与城市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源源不断把绿色能源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和赶超胜势。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夯实共富基本盘

“厂房屋顶面积有29800多平米,一共安装了2.4兆瓦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去年底开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并网发电,今年已经发电27.8万度,共省下电费7.78万元。”在德清县泰合盛新材有限公司,屋顶光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企业基建部经理杨国宝说。

像这样用绿电换真金白银的“两山”转化故事,在湖州比比皆是。

率先探路共同富裕,稳定可靠的电力是“基本盘”。湖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弹性,让电力成为湖州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的不竭动能。

在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发布的《“获得电力”缩小城乡差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90%行政村抢修到达时限缩短至45分钟内,电能在城乡终端能源消费占比40%以上;同时积极建设智慧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惠及更多乡村。

用电数据印刻发展的脚步。2021年,湖州全年电网开工和投运项目刷新历史纪录,全市70%的行政村实现45分钟抢修到达现场。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6%,人均用电量超过1万千瓦时,在浙江处于第二位,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眼下,越来越多的用户与电网进行着良好互动。农村水、电、气、网联动报装,以“网上国网”App线上办、“红船·光明驿站”就近办、客户微信群上门办,城乡用电场景越来越丰富和便捷,强有力的供电保障有效支撑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多种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助力湖州提升可持续创富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数智引领一“码”当先  撬动清洁生产力

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的浙江宏丰炉料有限公司里,碳效工程师朱宏达为负责人周永带来了一份依托“碳效码”生成的“能效账单”,综合分析了企业能效情况,制订精准定容和精准补偿两个系统优化方案,帮助企业缩减10%的变压器装机容量,预计每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10万元,减少碳排放25吨。

“现在供电公司的‘碳效码’就是降本增效的秘籍。”周永说。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通过能源大数据,实现电、气、水等全品类用能数据采集和在线分析,全国首创“碳效码”,为经济社会和政府单位提供价值参考。通过政企联动,碳效码纳入《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精打细算”的电力大数据推动了能效提升空间“吃干榨尽”。

如今,“碳效码”已升格为全省应用,基于碳效评价,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累计助力企业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01.7亿元,完成绿电交易超过13亿千瓦时。

2021年,湖州GDP增长9.5%,增幅列浙江省第2位。“含绿又含金”的一系列实践证明,实现共富道路上,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并行不悖、良性促进。

另一边,电力的数字化手段和思维,正在不断消弭小农户与现代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带动农业发展。3月底,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员工来到天荒坪镇草莓种植户胡樟良的基地,检查大棚内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栽培设施。“通过供电公司的智慧用能平台,对温、光、水、肥的智能化、数字化管控,建立最优生长环境模型,今年的收益提高了50%左右。”胡樟良介绍。

湖州构建乡村智慧用能服务体系,让电力信息化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应用,高速运转的经济齿轮与宜人宜居的生态底色相承相契,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构建绿色转型生态  奏出和美新乐章

“小度小度,让我看一看窗外的风景!”在游客的声控下,位于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南路村的柒竹民宿内,房间窗帘自动拉开,莫干山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跃入游客徐先生的眼帘。

民宿负责人胡飞介绍,在全电改造后,民宿的采暖制冷、热水供应、餐饮等都采用空气能热泵等电能设备,不再使用传统能源,实现“低碳入住”;同时还借助“绿聚能”平台安装了能耗智慧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平均每年可节约用电5400多千瓦时,节省电费超4500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8吨。

莫干山镇乡村旅游活力迸发,坐落着800多家民宿。这些规模品质不同,用能状况多样,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为民宿量身定制“绿聚能”智慧用能管理系统,精准实行启停策略,提升民宿整体用能效率,做精生态和经济的“双面绣”。

“双碳”目标下共富之路怎么走?乡村唯有向绿向新。湖州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示范建设,引领构建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立体低碳体系,通过电力助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生产。

以安吉县为例,当地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已提高至55%,促进传统农业示范点生产效率提升40%,生态理念渗透到了每一寸土地,也浇灌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今年,安吉又启动建设国内首个“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围绕绿色用能低碳发展、共同富裕均衡服务、新时代乡村数智电网三个示范样板,深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推动城乡共富。

唐代以紫笋茶扬名的长兴县顾渚村,现在是拥有450多家农家乐的江浙沪“乡村旅游天堂”,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宜居宜业,富裕富足。曾经这里靠卖茶叶和毛竹勉强维持3000元人均年收入,而今一座农家乐年营收超30万元、一栋民宿年收入过百万。

从景区基础设施、智能照明,到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酒店全电厨房,绿色电能在此实现了终端能源的深度覆盖,草木繁盛,花鸟为邻的田园诗意,成为湖州撬动乡村旅游,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