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湖州市电力行业协会!

协会信息

协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要闻
浙能长电公司:解码“浙”五年
时间:2020-12-28 15:16   来源:浙能长电公司   作者:方磊

“十三五”期间,作为地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发电企业,公司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坚定沿着浙能集团“大能源战略”引领下的“四业”发展新路径,深化党建引领,强化“两个核心”作用发挥,矢志不渝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不仅累计发电255亿千瓦时,供热316万吨,有力扛起为发展提供动力的责任,同时回用城市中水5700余万吨,耦合焚烧污泥近4万吨,倾力而为呵护绿水青山,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最环保的“能源管家”。

这五年,四台燃煤发电机组风雪屹立,始终澎湃着发展动能;这五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居民不再受污泥困扰;这五年,管理问道于高质高效,治企行家不断涌现;这五年,党旗闪耀,先锋引领,一条改革发展新路逐渐铺就……回首“十三五”,长电仍“长兴”,解码“这五年”,长电再出发。

解码一:机组小≠担当小,可顶百万的“充电宝”

孕育于“电荒”之中,成长于“改革”之下,公司四台燃煤机组虽受限于“先天不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其肩扛地区保供重任的决心和信心。

“十三五”期间,湖州电网经历多次检修改造,每逢此时,该地区正常情况负荷供需趋紧。作为当地重要的电源点支撑点,公司四台机组即刻成为当地社会具备“百万千瓦”级别发电能力的“充电宝”,时时刻刻为整个湖州地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保驾护航。

从举世瞩目的杭州G20峰会,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伟大祖国的70周年华诞,到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公司始终作为“严控区”内的重点保供单位,进入最高级别戒备状态,领导干部、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检修力量执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确保期间能源供应的稳定、可靠,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为重要大会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然而,“十三五”以来,伴随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向“深水区”,公司机组开始面临深度调峰的新形势,机组启停次数大幅上升和长期低负荷运行,给公司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新挑战。仅2019年,公司机组启停次数就累计超过40次,同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单月最高机组启停次数10次,发电负荷低于150兆瓦工况时间同比增长了2倍有余,最多一月高达573个小时。

长电人以不变应万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坚定“万家灯火守护者”的初心,切实保障能源供应源源不断。为维持电力系统的灵活安全性,公司积极探索机组深度低负荷调峰运行试验,在201810月完成调峰至40%额定负荷试验,为进一步提高浙江省电力系统的负荷调节能力,进而参与华东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打下基础。

做精做优供电主业之余,公司不忘努力开拓供热市场。五年来,公司供热管网里程延伸至近15公里,服务用户总数近100家,在长兴县供热市场占有率达60%。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之际,公司接到当地纺织企业恢复供汽的申请,迅速集结党员组成突击队,加班加点完成此次紧急供汽任务,全力配合对方做好设备调试工作,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恢复了供汽,并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用一周时间就恢复了7成以上的供热出力和热用户,有力保障了长兴金三发、长兴制药厂、三叶草生物制药、希望生物等当地多家生产研发防疫物资企业的稳定用汽,为全省疫情防控和当地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公司克服“内陆电厂”煤炭运价高和“城中电厂”环保压力重等多重考验,先后顺利完成四台燃煤机组大小检修任务50余次,并将总装机容量提升至132万千瓦。全体长电人勠力同心,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保障机组发得出、顶得上、稳得住,让“小机组”也能有“大担当”。

解码二:保青山≠失金山,绘绿水青山的“金画卷”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调研时为公司提出殷切指示。时至“十三五”,公司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内涵,探索确立了循环经济“123”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独具长电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做到既保青山不失金山。

“十三五”期间,公司四台机组先后完成烟气超低排放改造,使机组二氧化硫排放降低至35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降低至50毫克/标准立方米,烟尘排放降低至5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下,足以让燃煤发电媲美燃气发电。

不仅治气,还要治水。20195月,公司中水回用工程累计回用中水1亿吨,节约的水量相当于湖州全市居民大半年的生活用水,作为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单体中水回用项目稳定运行超十年,累计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超3500吨,减少氨氮排放约超380吨。

公司还以中水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将中水用于发电机组的锅炉补给水,结合浙能集团首个全厂“废水零排放”系统,不仅彻底实现超过15类废水的分类回收和处置消纳,更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地表水零取用”,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600万吨,全国首家“双零”燃煤电厂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公司眼光向外,着力与当地社会同频共振,落地实施了国家级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通过新建两条污泥干化线,吸收长兴县多家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每天可处理污泥200吨,约占长兴县每天污泥产生量的三分之二,投运后可实现长兴地区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达到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的效果,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解决了“终端问题”,长电人仍不满足,将眼光投向了“始端”:煤场。在浙能电力主导下,公司实施煤场封闭改造项目,并在集团运行电厂中率先完成膜结构煤场起膜。占地25000余平方米,约为五个黄龙体育中心气膜馆的面积的膜结构煤场,将完全隔绝扬尘,并避免雨水冲刷可能造成的污染,达到真正的粉尘零排放。

如今的长电,烟囱不冒烟、厂房不冒汽、噪声不扰民、废水零排放、灰渣全利用,随处可见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发展景象,这正是全体长电人以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描绘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下企业全力打造“金山银山”的“奋斗画卷”

接下去,公司还将一如既往地锚定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丰富循环经济项目内涵,进一步探索“碳排放”研究、“电厂+综合能源”等新业态,孜孜以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优解”,坚持走在国内最环保燃煤电厂的前列,在环境的“绿水青山”中寻找企业的“金山银山”。

解码三:缺员型≠缺效型,将“铁算盘”化“云办公”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管理内涵也更新换代。“十三五”以来,虽是集团内的缺员型企业,但公司通过落实全员竞争上岗、提质增效、“最多跑一次”改革、7S管理等举措,将精打细算的“铁算盘”搬进规范高效的“云办公”,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改革发展不断赋能。

作为2019年浙能电力第一批全员竞争上岗单位,公司以保证大局稳定为前提,严格落实上级标准定员政策,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问题,全员竞争上岗共计有543人参与,其中48人涉及跨部门变动,173人涉及岗位变动,111人涉及岗级变动,36人涉及岗位属性变动,人员变动率达38.7%,并最终形成岗位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竞争局面。

岗位虽变,但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心却依然没变。“十三五”期间,公司电气、仪控等专业一线检修队伍在保证公司日常检修任务高效完成的基础上,连续5次“走出去”,承接国电投集团长兴燃机的部分检修项目,包括电气设备预试、保护定校、热工仪表定检和4220千伏线路定检等,每年可增收160余万元,累计增收超过800万元。五年间,公司燃机项目部凭借可靠的运行、检修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品质,不仅为企业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更收获了来自业主方国家电投集团上海电力公司的称赞,也无形中收获了一张外包运维服务的“金名片”。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这项“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十三五”不断走向深入,也走向政府之外的各行各业。期间,公司以浙能集团“最多跑一次”改革“5+2+2”总体方案为指引,采取党建引领、多点发力的方式,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由工会联合人力资源部、财务产权部、物资采购部等职能部门,上线了包括工会经费使用申请、工会相关日常工作办理、职工服务等多个模块的“电子工会”流程,全面拓展延伸职工关爱内涵,而且实施“首问负责制”,着力解决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综合科室以打造“服务型”部门为目标,建立起为职工群众全程服务和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只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跑成常态,跑了多次是例外。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夯实发展基础,公司还在全厂范围内推进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内容的7S管理工作,使公司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办公效率大幅提升、设备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办公环境明显改善、员工素养持续提升。期间,公司领导班子带头,通过近两年持续和深入的实施7S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7S管理要求的长效机制,并将7S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实现现场环境一流、办公环境一流、管理指标一流、安全水平一流、经营业绩一流、员工队伍一流、企业形象一流。

解码四:老企业≠弱队伍,党旗闪耀廿年如一

“十五”走向“十四五”,先锋焕能改革动力,主题教育越学越深,而其中一面党旗始终鲜艳夺目,引领全体长电人走向新时代。

“红色”是党旗的颜色,“红色”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底色,“红心”更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从“两学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伴随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公司党委始终深抓党员学习教育,让党旗的颜色更醒目,思想教育成果如涓涓流水汇聚成涛涛江河,不仅引起党员职工思想观念的深层次质量变革,更加充分引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克难攻坚。

20161月,席卷全国大部的“霸王级寒潮”侵袭湖州地区。30年一遇的极端低温天气,给电力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此,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全面部署各项抗雪防冻措施,党员带头,保障雨雪冰冻期间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持续的强降温天气,日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加上56级强风,户外环境用“滴水成冰”来形容也毫不过分。极寒天气给公司的电力生产带来了不少麻烦。当时,正在全力发电的机组冷却水塔内都结满了巨大的冰柱,不仅影响了冷却水塔的通流面积,而且随着冰柱越结越大,不时有冰柱断裂,巨大的冰块掉落在冷却水塔内,极有可能随着水流堵住循环水泵进口,将对机组稳定运行造成难以预料的隐患。给挂冰的冷却塔除去隐患迫在眉睫。公司维护部党员赵玉宝冒着严寒与冰块“战斗”了整整两天两夜,甚至深夜里每个小时都要到各冷却水塔旁巡视一趟,就怕有大冰块下来拦不住。在他的带动下,1号、3号机组“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冰患”。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持续影响着每一个人。而在发电厂的中枢神经——集控室,这里既是电力生产“第一线”,也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敏感区”。

为保障当班运行人员身体健康和运行机组安全稳定,疫情期间,公司运行部党支部副书记张启华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为宗旨,彻底摸排部门人员的动态:居住地点、健康状况、是否出行、有无途经疫区、是否有明确接触史……他做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登记着整个部门240余名员工的信息,并保持动态更新,从集控运行到化水脱硫,各专业分门别类,每个人的行踪他都实时掌握,有时仅协调人员排班,张启华每天就要接打二十余通电话。

值得一提的是,从年初一开始,张启华每天深入现场,了解员工需求,关心员工生活,为当班人员加油鼓劲。他每个班次都到集控室为当班人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员工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我防范。在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劝说下,公司一线运行人员不仅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更对当前疫情形成了正确清醒的认识,对各路谣言形成了“免疫力”。

“十三五”是国有企业深耕牢筑“根”和“魂”的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司党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助推中心发展,发挥定向领航作用,立足固“根”筑“魂”;强化思想教育,打造“先锋队”、做好“排头兵”;立足企业实际,做强品牌、做优服务,凝聚起党建引领发展的原动力。

解码长电“十三五”,是砥砺奋进从未松懈,也是千方百计务实有为。站在新旧交替之时,发展道路渐渐清晰,下一个五年,长电人将继续紧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放眼“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目标继续迈进。